政策文件
 国家文件   山西省文件   学校文件 
晋中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修订案)
2018-01-16 00:00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新思想、新要求,学习领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1331 工程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和加快推进我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理念、总体思路和办学定位,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明晰转型发展路径,进一步统一全校师生思想,转变观念,凝心聚力,早日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基础上,对2016年出台的《晋中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草案)做出修订,制定本规划修订案。

 

第一部分基础与形势

一、“十二五”主要发展成就

“十二五”是学校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积极探索、稳步前进的五年。全体师生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锐意改革创新,学校的办学基本条件、学科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可喜成就,“十二五”主要发展指标的规划目标已基本实现,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攀升,为“十三五”发展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

——基本办学条件新改善。在校本科生规模由“十一五”末的12445人,增加到15542人。专任教师746人,其中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21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56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552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双师型教师132人。建成占地82万平米,建筑面积51万平米的新校区,建成1万平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1200平米的工程训练中心、5000平米的专业实验室。其中,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高标准同声翻译实验室。学校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了1.1亿元,图书馆馆藏各类纸质图书99.1万册,纸质期刊1322种。

——学科专业建设新进展。获批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社会学)1个,建成重点扶持学科(社会学)依托科研平台(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晋中文化生态研究中心)1个;建成我校校级重点学科2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新增本科专业12个,专业总数达到39,形成工学类、管理类、文化艺术类和教师教育类四个专业集群;建成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我校现有省级教研项目3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报批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66项,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获国家级奖项100多项,创新创业能力持续增强;我校2A录取分数线超山西省划定分数线文史类20分左右,理工类30分左右;2B录取分数线超山西省划定分数线文史类5分以上,理工类2分以上;学生初次就业率2015年上升到88.27%,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率达到70%,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科学研究实现新突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项,国家旅游局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9项。

——服务地方呈现新气象。围绕地方产业优化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重大需求,积极拓宽合作平台,与地方企业行业、产业协同创新,联合进行人才培养、项目研发、基地建设和社会服务。学校与青创天下科技有限公司等10个企业签订协议,将企业引进学校与山西大学签订了《山西大学支持晋中学院战略框架协议》,与山西师范大学等7所省内高校联合结成“山西高校教师教育联盟”;与太原科技大学等省内硕士生培养单位协作,遴选符合条件的教师承担硕士生培养任务;与75家企业合作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

二、“十二五”存在差距与问题

“十二五”期间,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取得了新的发展成就,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与问题,主要是:应用型办学定位落实不够到位,学科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完善,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教师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科研水平整体实力偏低,产学研合作育人尚处于初级阶段,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滞后,学校政治生态出现问题等。

三、“十三五”发展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变革、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持续调整,五大发展理念的贯彻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创新驱动”战略,全方位、深层次、多渠道的对外开放格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多媒体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从全国来看: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高等教育必须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式应从规模扩张和空间拓展为特征的外延发展转变为以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等五条要求,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新方向。

——从全省来看: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新出台的《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廉洁和安全发展”六大发展理念;山西省政府召开实施“1331工程”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动员部署会,出台了《关于实施“1331 工程”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意见》,为我校加强内涵建设,实现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从太原市、晋中市来看:面对太原市提出的“五个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民生项目、重大不稳定因素化解、重大改革事项)、“三个突破”(科技创新、民营经济发展、金融振兴)和晋中市提出的“四大战略”(创新驱动、转型带动、改革推动、项目拉动),全面挺进全省第一方阵的战略目标;面对两地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强力举措;面对两地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智能制造业和高科技行业发展的强劲势头,如何与两地政府、两地企业有效对接,协同创新,如何进一步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对我校转型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从同类院校比较来看:我省本科院校现有25所,其中运城学院、长治学院、吕梁学院、太原学院与我校发展存在“同质化”倾向,相互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我校发展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严峻形势,如何突出重围、脱颖而出,实现应用型转型“跨越式”发展,对我校提出了新挑战。

 

第二部分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为基本遵循,以《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和《山西省实施“1331 工程”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方案》为契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应用型”办学定位,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早日把我校建成特色鲜明、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坚持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创新发展。全面总结我校升本13年来办学和应用型转型经验,充分借鉴同类院校转型发展的成功做法,积极探索转型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与新方法,统筹规划、系统改革,重点推进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科技创新水平、就业指导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服务能力水平、学校治理结构和现代大学制度等重点难点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将学校的教育目标和质量标准准确对接社会需求,符合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

——坚持质量为本,提质增效,内涵发展。紧扣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性,树立现代质量观念,建立适合学校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专业内涵,强化专业特色,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完善教学质量保障内控体系和评估制度;建立相适应的科学研究质量标准,改进科研推进方式,提升科研水平,深化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建立学校与地方的人才和智力资源交流机制,打造高素质的应用型教师队伍,助推学校内涵建设。

——坚持产教融合,开放办学,协同发展。以国务院新出台《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为契机,全力对接文件中提出的“整合太原市、晋中市周边各类开发区,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和“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和先进产品”重大举措,深层次开展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主动沟通省内外高水平大学,以委托管理、联合办学等方式开展校校合作;积极探索建立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全力打造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的平台,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协同开展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

——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地方,特色发展。立足学校实际,在“中国制造2025”、分享经济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经济大背景下,主动瞄准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需求,错位竞争、差异发展、扬长避短,调整支持政策,优化资源配置,重点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品牌学科、品牌成果和品牌服务,着力培养地方急需、品学兼优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二、办学定位

根据全国和全省高等教育形势,结合学校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确定我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

——办学理念:学以致用,服务社会,面向未来,引领发展。

——发展定位: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办学类型定位:应用型。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研究生教育。

——服务面向定位:面向山西,服务地方,辐射全国,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思想道德高尚、理论知识坚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建设一批与区域产业紧密结合的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成一批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基地;形成一套产教高度融合的实践育人体系;打造一支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高素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产出一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性创新成果;建立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相适应的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全力营造资源利用高效、创新创业氛围浓郁、大学文化特征典型的校园环境,使我校在省内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位置,省外有较大影响。

 

1晋中学院“十三五”主要发展指标

指标名称

牵头部门

专业

建设

本科生数

招生就业处

20000人

本科专业数

教务处

50个

专业集群

教务处

4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

教务处

2-3个

省级优势特色专业

教务处

6-8个

学科建设

学科群

科研处

6个

省级优势特色学科

科研处

2-3个

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科研处

1-2个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处

1-2个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研处

1-2个

省级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

科研处

1-2个

省级重点创新团队

科研处

2-3个

省级重点实验室

科研处

1-2个

到账科研经费

科研处

2000万

国家级科研项目

科研处

10项以上

省(部)级科研项目

科研处

150项以上

SCI、EI、ISTP和SSCI、CSSCI收录论文

科研处

100篇以上

学术专著

科研处

100部以上

授权专利

科研处

50项以上

师资队伍

建设

专任教师

教务处

1000人

博士学位教师比例

教务处

30%以上

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

教务处

90%以上

副高以上职称教师比例

教务处

40%以上

双师型教师比例

教务处

60%以上

国际化办学

与国外大学建立合作办学项目

外事处

3-5个

每年派出访问交流团

外事处

3-5个

每年派出到国外访问学者

外事处

10名以上

办学基础

设施

新建学生公寓

基建处

2.1万平米

新建综合实训中心

基建处

2万平方米

新建大学生活动中心

基建处

1.7万平米

学术交流中心和演艺中心

基建处

3.4万平米

西校区基础设施

基建处

12万平米

 

第三部分任务及举措

一、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向晋中、山西和全国范围,定点精准,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积极拓宽毕业生创业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

——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根据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行业、产业链需求,立足学校办学实际,优化专业布局,“十三五”末,本科专业控制在50个,积极对接新经济,大力发展新工科,工学类专业占比35%以上;管理类专业占比15%左右;文化艺术类专业占比25%左右;教师教育类专业占比25%左右。在现有专业基础上,再建设2—4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及时调整市场需求面窄、毕业生就业率低的专业,对于招生困难、就业率不高的专业减少招生规模、停招或隔年招生。

 

2:2016年与2020年专业分布对比

序号

专业群类

2016年专业及学生数

2020年专业及学生数

1

工学类

专业群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81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7320

机械工艺技术

机械工艺技术

自动化

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网络工程

网络工程

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

信息与计算科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物联网工程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汽车服务工程

——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网络与新媒体

2

管理类

专业群

经济学

3513

经济学

3600

能源经济

能源经济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

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会展旅游方向)

旅游管理(会展旅游方向)

酒店管理

酒店管理

3

文化艺术类专业群

新闻学

1896

新闻学

3330

音乐表演

音乐表演

舞蹈学

舞蹈学

摄影

摄影

书法学

书法学

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

翻译

——

工艺美术

——

休闲体育

——

运动康复

4

教师教育类专业群

思想政治教育

7405

思想政治教育

5750

教育学

教育学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

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

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

英语

英语

历史学

历史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物理学

物理学

化学

化学

生物科学

生物科学

音乐学

音乐学

美术学

美术学

——细化人才培养方案。全面贯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总要求,主动邀请地方、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参与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本着“分类指导、分类建设”的思路,按照工科专业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管理学类专业培养现代管理人才,文化艺术类专业培养地方文化传承的研究、表演、管理人才,教师教育类专业培养卓越教师的培养目标定位,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遵循“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目标内在一致的要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紧扣专业培养目标,细化培养规格要求,通过建立专业“能力矩阵”,实现专业课程与培养规格要求的一一对应,着力凸显专业的应用型知识特征和专业能力要求;根据产业链、职业标准和生产过程设计课程模块,充分体现行业企业需求;以课程整合和便于学生形成整体知识结构为重点,在相关课程之间进行内容的重新配置。

——提升产教融合水平。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我校地处山西综改示范区、太原科技园区、榆次产业园区、高新技术聚集区的区位优势,强力推进校企合作、校行合作,创新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平台建设,实现专业链对接地方主导产业链,培养应用型人才;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构建包括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能力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校内外多层次产学结合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完善质量保障体系。紧扣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征,树立现代质量观念,建立适应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质量标准、内控体系和评估制度,将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分类指导,分类实施;进一步规范完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填报工作,落实本科教学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建立校院两级协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校(教学督导委员会)院(教学督导小组)的作用。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结合地方转型发展需要,为中小微企业生产一线和地方行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强化思想引领,重视专业精神养成。工学类专业集群要强化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走“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路径,倡导将“工匠精神”贯穿于工学类人才培养过程始终;管理类专业集群把行业标准和岗位职业标准嵌入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实现由单一实习模式向政府、行业、企业多元轮转实习模式的转变,倡导培养学生的“人本精神”;文化艺术类专业集群要坚持地方指向,特色发展,构建和实施“专业知识能力素质教育+地方文化传承能力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倡导培养学生的“双创精神”;教师教育类专业集群主要面向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培养卓越教师,要落实“普通学历学位+教师技能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师技能训练和实习支教环节的质量和效果,倡导培养学生的“红烛精神”。

二、坚持学科兴校战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强化学科意识,加强对学科建设的组织与引导。优化“文、史、理、工、法、经、管、教、艺”九大学科门类,夯实学科基础;创新学科建设体制,逐步建成创客团队—优秀科研创新团队—校级优势学科—省级优势学科的四级学科建设机制,形成符合我校实际的学科建设路径和科学研究平台;进一步完善制度,制定学科设置及分类的依据和评价标准体系;加强学科建设的资源投入,科学制定基于学科发展的专项经费投入与资源配置新体制,建立有效共享机制。

——加强学科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培育旅游经济与区域发展、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智能制造与新型材料、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大数据分析系统与应用、卓越教师与教育改革6个学科群;巩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等传统基础学科,做大生物学、机械工程等新兴交叉学科,做强社会学、管理学等优势特色学科;建成58个校级优势特色学科,23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与高水平院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建设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2个,同时启动我校专业硕士点申报工作,争取实现零的突破;打造一支与学科建设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学科队伍,争取到“十三五”末,全校建成100支左右的创客团队,30支左右的优秀科研创新团队,使我校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水平处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加强高层次项目的孵化培育。瞄准科技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育一批有前景、有特色的高层次科技项目,争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在质量上进一步提高,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实现突破;拓宽项目来源渠道,加强校企、校地、校校合作,争取更多的横向项目,使我校的科研力量、智力资源更好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相关的行业企业,推进学校与地方的深度融合。争取到“十三五”末,国家级高层次项目能达到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达到3项。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成果转化。长期以来,学校科研人员缺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科研成果常常“锁在深闺”,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为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转化,必须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与转让代理机制,通过激励创新,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促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发挥知识产权支撑引领作用,促进地方产业结构升级,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学校与地方经济的深度融合;设立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门科室,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为突破口,着力解决科技成果保护转化中的技术供给、渠道打通、企业承接、资金支持等问题,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新格局,着力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新格局,倾力打造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服务枢纽,促进科技与资本、企业精准对接,把学校的科技成果充分挖掘出来,促进就地产业化,形成源源不断的现实生产力。

——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提升服务社会能力。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潮,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行业和社会团体的沟通与合作,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应用研究和技术攻关,提高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能力;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开展协同创新,积极探索市场化导向的协同创新机制,到“十三五”末,建设5—6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其中1—2个获批省级;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创新要素配置的引导作用,围绕山西省、晋中市重点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的技术要求;建设校级3—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1—2个获批省级;支持围绕山西省、晋中市重点发展领域和产业优势,按照自愿原则和市场机制,建设2—3个集技术开发、产业培育和企业孵化为一体的校级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战略联盟),其中1—2个获批省级;重点建设一批适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工科实验室,建成校级重点实验室3—5个,其中1—2个获批省级。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出台《晋中学院创客团队遴选及管理办法》《晋中学院创新团队遴选及管理办法》《晋中学院重点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办法》《晋中学院学科平台建设实施意见》,修订《晋中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晋中学院科研项目经费和科技活动经费管理办法》《晋中学院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办法》《晋中学院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优秀青年学术骨干遴选及管理办法》,调动广大职工从事科研工作和开展学术研究的积极性,确立科学研究在学校发展中的先导地位,推动科研工作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行院(部)科研工作目标管理,加强考核评估;对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创新团队、创新平台进行分类考核,动态管理。

三、加强招生就业与“双创”工作,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加大学校招生宣传力度,丰富招生宣传途径,逐步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和公认度;强化就业指导服务,广泛联系用人单位,搭建各类就业平台,建立就业信息实时发布机制,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逐步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搭建各种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强化创新创业实践训练,通过选拔优秀创业团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培育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项目,把就业和创业紧密结合,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做好继续教育、远程教育人才培养与高端培训工作;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构建科学高效育人体系。

——加大学校宣传力度,适度扩大招生规模。多方式、多途径加大招生宣传力度,逐步扩大在校生规模,到“十三五”末,在校生人数达到20000人;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和联合培养模式;探索统一考试与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的人才选拔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自主选拔、录取艺术类专业等特殊类型招生选拔办法。

——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和“导师工程”;加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的专业化培训力度,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服务队伍;完善学生就业工作硬件设施,增加就业工作经费投入,推进就业指导工作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把毕业生就业质量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建立创新创业中心,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设纳入学分管理的创新创业课程,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搭建各种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创立“众创空间”,遴选“创客”团队,开发标志性产品;夯实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强化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按照市场运作机制,开拓新兴生源市场。继续以质量、品牌、效益为导向,按照市场运作机制的要求,努力开拓新的生源市场;建立适应现代继续教育、远程教育要求的质量观,在课程设计、师资配备、运行管理、服务保障等方面全面加强管理;大力拓展新兴高端培训市场,力争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提升服务引领能力,增强管理育人实效。以服务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管理,推进学生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继续加强学生成长导师及专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学生工作队伍专业化发展;推进新进教师兼职辅导员制度;继续深化学生工作进公寓;深入贯彻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建立资助工作长效机制。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主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大力开展特色鲜明的,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推进学生思想水平的提升;推动思想政治课创新改革,实现思政课教师从课内走向课外,加强思政课教师和学生的紧密联系,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进网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提升学生素质教育。深入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秩序,严肃考风考纪,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形成激励学生健康成长的长效机制;完善学生干部的管理和培养体系,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强化预警机制,落实预警制度,通过预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出台《晋中学院关于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完善第二课堂教学平台,支持、鼓励学生参加科技训练、学科竞赛、文化体育、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活动,争取在各级各类文化、科技、体育、文艺等竞赛中取得佳绩。

四、加快国际化办学进程,提升应用型办学水平

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拓展,努力建设合作办学项目平台,与国外大学建立合作办学项目,积极外派教师到国外研修访学,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力争实现招收留学生。

——加大国际化交流合作,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积极推进与国外院校和教育机构的合作交流关系,建立合作办学项目;鼓励各教学学院和广大教师树立国际视野,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对话能力与竞争力;结合国家和山西省重点引智项目,实施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短期访问或长期工作;实施多渠道、多层次的教师派出交流计划,每年学校选派10名中青年教师到国(外访学研修;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和科研项目合作,健全赴外人才选拔、项目设计、成效考评机制。

——推进学生间国际交流,实施竞争力提升工程。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联合培养、校际交流、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实习见习等多种途径的交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海外学习、实习渠道,引导、鼓励优秀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和获取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启动接受国外留学生教育工作,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优势特色,开设国学、艺术、非遗传承方面课程,吸引国外留学生前来学习深造。

五、深化大学文化建设,加强文化传承创新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以悠久办学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现代大学精神为引领,着力构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凝心聚力、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作用,切实提升学校发展的软实力。

——高度凝炼提升学校文化。成立“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出台《晋中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挖掘整合校内外各类文化资源,培育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修改校训、校歌,凝炼我校的大学精神;推进校风、教风、学风、文风、部门作风建设,努力提升学校文化层次和品味。

——全力推进以文化人工程。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打造和建设以优秀的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优良的行为文化和优美的环境文化及良好的形象文化等为载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大学办学特征和鲜明学校特点的大学校园文化,提高教师的文化涵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校园的文化品位。

——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深入挖掘,总结和凝炼晋中学院精神,通过对学校发展成果的整理、展览等工作,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在此基础上,分层次引导培育教师、行政管理干部、工人等不同岗位人员的精神以及学生的精神,形成解读学校精神的支撑体系。

——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要总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规划建设校园人文景观,打造优美人文环境,加大办公室、教室、实验室、学生公寓等场所的文化建设力度;完善楼宇、道路等命名工作以及道旗、宣传栏、休闲健身设施、大学生综合活动中心等的建设,建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加强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大力推进校园文化活动精品计划和品牌计划;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特色鲜明的文体艺术活动、学术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社团活动等;各教学学院、各党总支要凝炼各自的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品牌,形成“一院一品”;各学生社团要打造社团特色,形成“一团一景”;要继续强化对“校园文化艺术节”、“学术活动月”、“社团活动月”等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的指导和支持。

——加强校园形象文化建设。要重视学校品牌形象建设,有效整合和提炼学校发展理念、制度、价值观等,把学校现有的深层的资源和外在的资源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使学校在精神理念、发展战略、行为、典礼仪式、视觉标识、各种物质用品规范、广告宣传、文艺活动、校徽、校歌、校旗等方面,达到高度协调一致,逐步完善具有晋中学院特点的形象识别系统,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提升学校整体形象。

——开展优秀文化进校园。要组织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弘扬山西红色文化、区域特色文化、晋商文化、地方非遗文化以及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

第四部分条件与保障

一、全面加强党建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具体落实到学校治理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中,要完善学校党的领导体制,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党员和干部头脑,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活动;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创新理论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营造崇尚学习研究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以“三基建设”为抓手,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健全党组织工作制度,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党支部建设,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新途径;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以廉为基原则,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突出政治标准,强化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全面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我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要求的能力;注重从优秀的青年教师中培养政治上站得稳、靠得住的后备干部;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干部敢于担当、踏实做事,全面优化我校政治生态,再塑风清气正、奋发有为的美好形象。

——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我校人才队伍,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措施,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创新人才发展政策,在人才标准、人才事业发展平台、人才考核评价、人才待遇、人才激励等方面,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模式,探索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工作中设立“直通车”;实施校内重点人才工程,逐步建立高层次人才党委联系制度;大力培育青年英才,完善人才培养开放机制,对部分优秀青年博士实施“特区管理”,尝试“特区”人才评价机制,制定分类实施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制度等。

——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按照廉洁发展的要求,深入贯彻从严治党要求,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中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把责任扛在肩上;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狠抓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坚持以上率下,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紧盯“四风”新动向,警惕“四风”新变种,增强查纠“四风”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优良党风正校风、促教风、带学风;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源头治理;建立健全党风廉政教育的长效机制,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形成风清气正的发展氛围。

——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地生根。通过推行责任分解公示、签字背书、定期提示督办、定期廉政约谈、定期报告情况、民主生活会报告制度、日常巡查监督、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年度述廉评议、严格检查考核等措施,进一步细化、量化党委主体责任的基本要求和内容,优化责任链条,强化责任追究,形成一套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的有效运转机制;强化“一把手”责任担当,以领导班子的集体责任、党委书记的第一责任和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全面落实主体责任。落实纪委监督责任,突出主业、聚焦中心,把监督、执纪、问责三者有机结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以执纪净化学校政治生态、以问责倒逼主体责任的落实、以查处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将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中共晋中学院委员会晋中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全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载体;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和校院两级联动机制,加强思政队伍、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与辅导员工作站的建设。

——稳步有序推进校内民主建设。创新校内民主形式,坚持学校党的领导、师生有序参与和依法治校相统一的原则,深入推进校内民主建设,探索与实践丰富民主的形式和内容;强化党内民主建设成果示范,推动形成党内、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党和群团组织之间发扬民主的机制和渠道;完善民主参与平台,加强校院两级教代会建设,不断完善工会组织制度、教代会制度、教职工权益维护与协调机制;贯彻落实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完善学校统战工作机制,强化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引领,注重发挥他们在校内民主建设中的作用;做好离退休老同志工作,落实离退休人员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

二、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德业双馨的师资队伍

——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贯彻落实国务院《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创新进人用人机制;深化岗位聘用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全员岗位聘任制;进一步改进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优化专业技术职务结构;积极探索多渠道筹集队伍建设经费机制,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激发办学活力,调动广大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依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完善知识技术密集、高层次人才集中等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和山西省教育厅《关于高等学校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分配的指导意见》,出台《晋中学院岗位绩效改革实施方案》。
——落实人才引智工程。坚持高端引领,以用为本的方针,创新引进和管理机制,建立特殊人才奖励性绩效,鼓励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激励各教学学院、部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工作积极性;着力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学科领军人才、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学科方向带头人,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优秀博士,全职或柔性引进国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院、国外知名企业和机构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聘任国内高水平大学或科研院所著名学者为学校讲座教授。

——实施教师培优工程。建立健全高端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出台《晋中学院“十三五”教师发展规划》;培养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才,培养专业基础扎实、教学水平高、科研创新能力强的教学科研骨干;重点资助教师赴国内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攻读博士学位、从事博士后研究或作访问学者,选派教师到国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留学深造和赴国外进行学术交流合作,选派中青年教师到行业和企事业单位一线挂职锻炼、顶岗实践、技能培训工作,“双师双能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新增20%左右;每年聘请行业企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人数保持在专任教师总数的20%以上;加大学生辅导员、管理干部培养力度,切实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优化人员结构,按要求配足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并提供学习、进修机会,提高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加强“双创”师资建设。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明确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将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计入教学工作量;支持教师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支持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德制度,加强师德教育;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师德考评、奖惩和监督的长效机制。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努力建设一支德业双馨的教师队伍。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着力推进新旧校区配套建设工程。出台《晋中学院“十三五”校园建设规划》,推进新校区后续工程建设。预计投资0.8亿元,新建面积为2.1万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楼及人防工程;预计投资1亿元,新建面积为2万平方米的综合实训中心;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和综合科研楼的规划、设计工作。启动西校区停建工程。预计投资0.9亿元,完成建筑面积为1.7万平方米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及训练场所预计投资0.8亿元,逐步推进西校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校企合作,积极引资建设面积为3.4万平方米的学术交流中心及其附属楼和演艺中心。推进旧校职工生活区规划工作;改造老旧生活设施,完成小区环境的美化、亮化工作;完成和改善离退休老干部活动场所的建设任务;办好教职工餐厅。

——强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工程。推进网络平台建设,加大教育网出口带宽,校园网核心主干升级到10万兆,全面部署网络安全设备,关键应用,重点保护;推进数据平台建设,建立共享云计算服务平台,构建教育教学资源库;推进应用系统建设,进一步整合升级现有办公、人事、教学、财务、资产等一系列业务信息应用系统,逐步推进党务、组织、宣传、后勤、档案等信息应用系统建设,推进师生各种业务系统之间数据实时交换和共享;全面建设信息化支撑平台建设,实现教学、科研、管理等业务的智慧化;学校整体信息化水平达到山西省高校一流水平,初步实现“智慧校园”。

——大力提高后勤服务保障水平。紧紧围绕适合现代大学要求的后勤保障体系目标,积极推进后勤管理机制改革,按照“管办分离”的原则,合理引进社会优质服务资源,优化全校后勤资源配置,构建新型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后勤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精简机构,提高效能,充分发挥后勤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后勤工作服务水平;加强能耗控制和环境保护,提高师生员工节能环保意识。

——全力构建和谐平安校园。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和综合治理工作。以平安校园建设为载体,全面落实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强化消防、治安、卫生防疫等安全措施的检查和校园良好秩序的维护,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强化安保人员的素质养成,提高安保队伍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全面建设平安校园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依、按章办事。全面落实“坚守、灵敏、和谐、创新”的安保理念,全力营造安全稳定、文明祥和的校园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四、全面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现代大学制度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晰党委职责和院长职权之间的关系,促进党委决策、行政运行机制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狠抓基层落实,在学校党委、行政依法治校体系框架下,推动基层单位主动构建适应学校发展目标、激发建设活力的制度体系,提高全校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根据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教政法〔2012〕9号)和《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的要求,出台依法治校工作实施方案。建立规范性文件长效管理机制,构筑科学、合法、规范的规章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确保规章制度得到切实执行;建立和完善教职工申诉调解委员会、学生申诉委员会制度,确保师生的正当利益诉求及时得到合理解决;深入开展法规、党纪及校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法治意识和校规意识,把依法治校工作贯彻落实到各个具体领域和环节。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以《晋中学院章程》实施为统领,规范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间的关系,明确以校学术委员会为学校最高学术权力机构的学术组织结构框架;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二级教代会制度,健全校内民主制度,推进民主管理与监督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健全完善大学生参与学校治理的体制机制,不断扩大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范围,逐步拓宽渠道,提高层次,完善组织与制度建设,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校建设发展的积极主动性。

——积极实施管理创新。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明确办事流程,明确办事标准,有效提高管理规范化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切实提高管理效益。健全经费投入机制,保证学校发展经费总量和生均经费逐年增长;调整优化经费支出结构,经费投入重点向应用型教育教学改革、学科与专业建设、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倾斜;加强对办学经费使用的审计监督,重点加强经费使用审计,以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加强效能监察和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加强国有资产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完善资产有偿使用和效益评估机制,出台《晋中学院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办法》,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规范完善教学、科研成本核算制度,全面提高各类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完善档案工作管理制度,规范各种档案管理,启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构建,逐步提高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五、切实加强组织实施管理,确保规划目标全面实现

——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学校党委对“十三五”规划实施工作的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确保规划所确立的发展目标和各项任务高质量地完成,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各级党组织和行政管理部门都要把学校规划的实施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贯彻落实,各教学学院要充分发挥办学主体作用,建立党政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把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落实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

——深化综合改革。深入贯彻十九大会议精神和《山西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的意见(2016-2020年)》的精神,全面推进学校教学、科研、人事、管理、服务等方面综合改革。

——明确工作任务。对规划总体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责任单位,各教学学院、各部门制定细化本部门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进度、要求,并将主要任务和核心指标分解到年度工作计划中,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

——注重宣传引导。要通过专题学习、交流座谈等形式,组织全校师生深入学习规划基本内容和主要精神,深刻理解学校的目标定位和战略部署。

——强化监督管理。健全完善学校发展规划机构、工作职能及其人员配备,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跟踪与控制,实施年度检查和年中考核,并将检查评估结果纳入单位绩效考核范畴。

 

 

 

关闭窗口